工业制造企业降碳措施(工业制造企业降碳措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10-14“双碳”背景下钢铁业降碳减排的五大路径
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去年四季度以来,在新增两批中央投资共2300亿元中,安排节能减排投资 195亿元。其中安排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工程130亿元,安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40亿元,安排支持10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25亿元。
路径四:提升储能与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优化布局电网侧储能,发挥储能消纳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应急供电等多重作用。统筹规划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建立合理的成本疏导机制。
黄震院士提出五大建议:强力推进节能战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终端用能低碳化、加强技术创新与法制建设、统筹市场与技术推动“双碳”工作。旨在通过政策、市场和技术创新推动能源系统根本变革,实现“双碳”目标。
工业企业中常用的节能新技术有哪些?
工业企业中采用的节能新技术多种多样,根据《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2年版)》52,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磁悬浮离心鼓风机节能技术:使用磁悬浮电机减少机械摩擦和维护需求,提高能效。高性能低压变频器:动态优化电机系统运行,降低能耗。
被拖动装置控制和设备改造:以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传动方式改造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逐步采用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拖动装置,重点是大型水利排灌设备、电机总容量10万千瓦以上大型企业的示范改造等。
技术改造。通过数据分析设备的能效情况,对一些能效不高的设备采取相应的技术改造。比如对电动机、空压机、高压机、中央空调等耗能设备,采用智能节电技术进行节能改造,大幅提升设备的生产能效,并且很快就可以将投资收回。
法律分析:节电管理,包括电力系统进行功率因素补偿;加强用电设备的维修工作;照明光源改造。节约水资源措施,包括使用节水龙头,供水管网定期检测漏损;各单位水表以内供水管网的漏损应定期检测;改变饮用水方式。
首先,工业燃煤锅炉节能技术指南提供了针对燃煤锅炉的节能操作和改进策略,帮助用户优化燃烧过程,减少能源浪费。其次,冷却水循环利用技术指南强调了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循环利用冷却水,降低工业生产的水资源消耗。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什么是“碳中和”:碳中和(carbon neutral)指的是人们(包括单位、企业、个人)计算其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支付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达到平衡状态。 这一平衡可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等排放源和增加植树造林等吸收方式来实现。 碳中和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它关注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广义上,它涵盖了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吸收平衡。
工业领域将建立碳达峰标准体系!五大重点领域、三大减碳路径、企业应对措...
1、首先,工业领域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等行业,其中高炉炼铁、电解铝、水泥生产等过程排放显著。为减碳,工业领域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效率和加强循环利用来实现。例如,发展绿色新产业,推广节能设备,提升能效,以及全面利用再生资源,构建绿色供应链。
2、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应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关键技术标准在产业协同、技术协作中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3、能源消费清洁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效率提升和清洁能源替代,降低能源消费和排放。重点关注工业、建筑和交通部门的能效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尤其是交通领域向电气化转型。 应用生物能源与CCS技术生物能源和CCS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生物能源提供零碳能源,而CCS技术捕获并长期储存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