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有哪几条?其第一原则是哪一条?)

发布时间:2024-06-19

数控加工的加工原则

1、一般在100一200mm/min范围内选取;在切断、加工深孔或用高速钢刀具加工时,宜选择较低的进给速度,一般在20一50mm/min范围内选取;当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高时,进给速度应选小些,一般在20--50mm/min 范围内选取;刀具空行程时,特别是远距离“回零”时,可以设定该机床数控系统设定的最高进给速度。

2、工序集中原则:将零件的加工过程划分为多个工序,每个工序集中加工某一特定的表面或特征,以减少重复定位和对刀等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工序分散原则:将零件的加工过程划分为多个工序,每个工序只包含简单的加工操作,以便于更好地利用数控机床的高效特性,同时便于调整加工参数和优化工艺流程。

3、数控加工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分析和评估零件特性:在进行数控加工之前,需要对待加工零件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其材料、尺寸、形状等特性,以便为后续加工过程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依据。

机械装配工序的安排原则有哪些?

基准先行 先把基准面加工出来,再以基准面定位来加工其他表面,以保证加工质量。先粗后精 粗加工在前,精加工在后,粗、精分开。先主后次 先加工主要面再加工次要面,如主要表面是指装配表面、工作表面,次要表面是指键槽、连接用的光孔等。

制定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原则 保证产品的装配质量,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手工劳动量,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 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 尽量减少装配工作的成本。

装配工艺规程制定的基本原则。(1)保证产品装配质量,力求提高装配质量,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2)合理安排装配工序,尽量减少钳工装配工作量。(3)提高装配工作效率,缩短装配周期。(4)尽可能减少车间的作业面积,力争单位面积上具有最大生产率。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1)保证产品装配质量,力求提高质量,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2)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手工劳动量,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3)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率。4)要尽量减少装配工作所占的成本。

先里后外。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包括先粗后精:先安排粗加工,再半精加工,最后精加工;先主后次:先安排零件的装配基面和工作外表等主要外表的加工,后安排其它次要外表加工等,不包括先里后外。

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先基准面后其它表面:先把基准面加工出来,再以基准面定位来加工其它表面,以保证加工质量。先粗加工后精加工:即粗加工在前,精加工在后,粗精分开。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如主要表面是指装配表面、工作表面,次要表面是指键糟、联接用的光孔等。

谁能完成以下机械类题目①,高分求解

1、和交变应力中的拉应力是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经机械加工后的工件表面,总存在峰谷交替的波纹,这种表面的不完整性,可根据其波高和波距的特征,分为表面粗糙度、___、表面形状误差三种情况。选择液压油时,在温度、压力较低或运转速度较高时,应选择粘度较小的液压油。

2、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三类,分别是:尺寸精度、__形状精度___和___位置精度___。机械加工系统,简称工艺系统,是由机床、__夹具___、___刀具___和工件组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确定后,应按相关标准,将有关内容填入各种不同的卡片,这些卡片总称为工艺文件。

3、这套传动装置是一个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没有滚珠丝杠。光轴边上那根黑色的杆是一根固定在滑台上的齿条轴,与手轮前端的齿轮啮合起传动作用,带动滑台左右移动。

4、电动机的驱动功率=输出功率/总效率ηp(p是下标),总效率=机械功率*容积效率,数值题目里都有了,代入就可以了。

5、FL=Gh=mgh F=mgh/L=600×10×1/4=150(N)至少要用150N的力沿斜面向上拉。

6、正负3倍的二次根号下12,只是有二次根号下12,没有其实根号的都可以合并。挖去半径为x,则有方程如下,解得x为挖去圆的半径。

数控加工工序顺序安排的原则

1、工序集中原则:将零件的加工过程划分为多个工序,每个工序集中加工某一特定的表面或特征,以减少重复定位和对刀等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工序分散原则:将零件的加工过程划分为多个工序,每个工序只包含简单的加工操作,以便于更好地利用数控机床的高效特性,同时便于调整加工参数和优化工艺流程。

2、加工顺序的安排应根据零件的结构和毛坯状况,以及定位夹紧的需要来考虑,重点是工件的刚性不被破坏。顺序一般应按下列原则进行: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定位与夹紧,中间穿插有通用机床加工工序的也要综合考虑。先进行内形内腔加工序,后进行外形加工工序。

3、数控加工是机械加工的一种,因此与一般的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有一些相似之处,数控加工与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定位与夹紧。以相同的安装方式或使用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工序,最好连续进行,以减少重新定位或换刀所引起的误差。

4、工步的划分主要从加工精度和生效率两方面不考虑。一个工序内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对不同的表面进行工。为了便于分析和描述复杂的零件,在工序内又细分为工步。工步划分的原则是:同一表面按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依次完成,或全部加工表面按先粗加工后精加工分开进行。

5、精加工的进给路线基本上都是沿其零件轮廓顺序进行的,因此,确定进给路线的工作重点是确定粗加工及空行程的进给路线。在数控车床加工中,加工路线的确定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①应能保证被加工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②使加工路线最短,减少空行程时间,提高加工效率。③尽量简化数值计算的工作量,简化加工程序。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1、基面先行作为其它表面加工的精基准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一开始就进行加工 先主后次零件的主要工作面、装配基面应先加工,从而及早发现毛坯中可能出现的缺陷 先粗后精一个零件的切削加工过程,总是先进行粗加工,在进行半精加工,最后是精加工和光整加工。

2、基准先行 先把基准面加工出来,再以基准面定位来加工其他表面,以保证加工质量。先粗后精 粗加工在前,精加工在后,粗、精分开。先主后次 先加工主要面再加工次要面,如主要表面是指装配表面、工作表面,次要表面是指键槽、连接用的光孔等。

3、设计原则:(1)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或机器的装配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2)应使工艺过程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快投放市场。(3)设法降低制造成本。(4)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原始资料:(1)产品装配图,零件图。

4、机械设计要求及原则:技术性能准则:技术性能包括产品功能、制造和运行状况在内的一切性能,既指静态性能,也指动态性能。例如,产品所能传递的功率、效率、使用寿命、强度、刚度、抗摩擦、磨损性能、振动稳定性、热特性等。技术性能准则是指相关的技术性能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

5、分析机械零件的刚度是机械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一些需要严格限制变形的零件(如机翼、机床主轴等),须通过刚度分析来控制变形。我们还需要通过控制零件的刚度以防止发生振动或失稳。另外,如弹簧,须通过控制其刚度为某一合理值以确保其特定功能。刚度准则是要求零件受载荷后的弹性变形量不大于允许弹性变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