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及答案排版很好)

发布时间:2024-07-04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5-1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89 (1)密封性能好,无泄漏现象;(2)密封可以长时间的可靠工作;(3)摩擦小(4)对零件安装误差或变形有适应性;(5)易加工;(6)经济性。5-90是防止轴承处的油流出和箱外的污物、灰尘和水气进入轴承内。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一章绪论1-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称为该工厂的过程。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

1、刀具的标注角度随着刀具的安装条件和进给量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 六点定位原理中,在工件的某一坐标方向布置一个支承点不能限制工件这一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因为工件还可向反方向移动。………(× ) 磨具粒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工件的材料、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生产率等。

2、第一次发生时,主轴的轴线在水平方向上时,当工件的轴是不平行。原因可能有很多,如尾顶部的左侧或右侧,将有锥度。另一个原因是,一个大脑袋小尾巴也发生单独使用时,卡盘夹紧锥的长轴。

3、切削速度V=nπD/(1000×60) (m/s) V=0.8063m/s 背吃刀量 t=(D-d)/2 t=2mm 走刀量:用S表示,单位 (mm/r)。工件每转一周,刀具沿进给运动方向移动的距离。

4、正确答案:D学生答案:D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一般地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主要有()等部分所构成。

5、FTFTTFTF CBACAC 判断题、FTFFTTTF 选择题、CCABBC 希望对你有助。

关于机械制造基础的题目答案

第一章和地3章 第1章材料与热处理填空答案 填空题 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 强度与塑性 、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 铁碳合金固态组织分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 热处理工艺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 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第十一章锻压习题解答11-1多晶体塑性变形有何特点?多晶体塑性变形有的特点:①变形分为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两种。②多晶体塑性变形首先在那些最有利于变形位向的晶粒中进行。③各晶粒变形不均匀,每个晶粒内变形也不一致。

结构工艺尾分析,应该从是否能加工或是否方便加工考虑。a)槽的宽度不一致,导致加工不方便,结构工艺性不好;b)平面高度不一致,增加机床调整时间,孔直径不相同,增加换刀时间;孔的钻出部分不是垂直于孔轴线的平面,不利于钻孔(这点其实经常遇到)所以结构工艺性不好。

刀具的标注角度随着刀具的安装条件和进给量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 六点定位原理中,在工件的某一坐标方向布置一个支承点不能限制工件这一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因为工件还可向反方向移动。………(× ) 磨具粒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工件的材料、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生产率等。

切削速度V=nπD/(1000×60) (m/s) V=0.8063m/s 背吃刀量 t=(D-d)/2 t=2mm 走刀量:用S表示,单位 (mm/r)。工件每转一周,刀具沿进给运动方向移动的距离。

机械制造基础

第一章铸造流程:浇注—凝固—冷却至室温Ⅰ、铸造:将熔融金属浇注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型方法铸造优点:(1)可以铸出形状复杂铸件。

主要有: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基础、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研究各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并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能否有新的创新及发展。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包含三大块内容:其一是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包括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晶体学、金属及合金的结晶、相图等内容。其二是材料学知识。包括钢的热处理、钢铁材料、非铁金属及其合金、非金属材料等内容。其三是材料加工知识。

简要分析下列零件结构工艺性.(机械制造基础试题),请大家帮忙

结构工艺尾分析,应该从是否能加工或是否方便加工考虑。a)槽的宽度不一致,导致加工不方便,结构工艺性不好;b)平面高度不一致,增加机床调整时间,孔直径不相同,增加换刀时间;孔的钻出部分不是垂直于孔轴线的平面,不利于钻孔(这点其实经常遇到)所以结构工艺性不好。

所有圆的端面应该有倒角,主要为了装配方便。根据具体尺寸,一般倒角在1X45度或2X45度。大小圆端面连接处,应该有刀具R或让刀槽。两个键槽的方向,应互为180度,这样零件受力才均匀。0.4和0.8的外圆需要上磨床,所以零件两头的端面应该有顶尖孔。

图中所示的是轴间和孔的配合形式,为修改前的轴间上有个大的过渡圆角(此圆角不可避免,加工刀具不可能加工成直角的,即使能,那样受力状况也不好);但孔上没有圆角,这样轴肩的断面是不能和孔结构那边的端面很好的配合,即使用力压上了,那就是有不良配合。

a图.直角盲孔无法加工,将直角孔改为锥孔。b图.双联齿轮结合处没有退刀槽不能加工。

a图工艺性较好,因两侧非加工面在同一平面,适合做加工基准。b图工艺性较好,因有退刀槽,容易磨削。b图工艺性较好,a图结构需掉头加工,二次装夹,两端同心度无法保证。a图工艺性较好,因加工面较小,容易加工,b图c面加工难度很大。

分析工件结构的工艺性 (1)工件的内腔与外形应尽量采用统一的几何类型和尺寸,这样可以减少刀具的规格和换刀的次数,方便编程和提高数控机床效率。(2)工件内槽及缘板间的过渡圆角半径不应过小,过渡圆角半径反映了刀具直径的大小,刀具直径和工件轮廓的深度之比与刀具的刚度有关。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卢秉恒主编,第二章答案

我有卢秉恒和于骏一的答案,这几天刚刚考过,你可以参考下,就我这半个月的复习而言,于骏一的书要好一点,比卢秉恒讲的要详细一点,就是定位那一部分讲的不太好,他们的课后题好多也是重的,也都是比较不错的教材,我找了很久才找到的,要给分啊兄弟。

第四章机床夹具原理与设计课后习题答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制作:陈喜编辑:杜奕4-1机床夹具有那几部分组成?各部分起什么作用?(1)定位元件——使工件在夹具中有准确的位置,起到定位作用。(2)夹紧装置——提供夹紧力,使工件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保持不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制造工业学》,清华大学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金属切削原理》,陈日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以上三本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参考,因为学校指定教材在某些章节讲述不够详细。

江南大学机械专业考机械设计,参考书是《机械设计》邱宣怀或吴宗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专业课考机械制造技术或机械设计,参考书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或袁绩乾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何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濮良贵的据说是最全面的,里面很多例子很好,但内容太多。